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“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,学党史、悟思想、办实事、开新局”的号召2021年7月11日至2021年7月16日,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“听党指挥”党史实践团在广东省普宁市大南山镇陂沟村、樟树坪村、锡坑村开展了为期6天的党史学习教育,深入当地挖掘红色故事、深入群众予以关切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实践团成果反馈给当地群众,在当地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与丰厚的成效。
在第一天迈入锡坑村红军第四师野战医院旧址的小门时,我的内心便广受触动,门旁的灶台倒盖着锅,斑驳的墙面似乎在倾诉着近百年前的故事:红军战士在此就地疗伤;徐向前元帅在屋内卧居修养。一幕幕故事在脑海中补现出来,再投影到现实的场景之中,让人身临其境,似乎重处于那个年代的环境中,这一种体验,未免让人有一股鼻酸之感。毕竟,近百年后的我们,又重新站在了当时小战士们疗伤的地方,同样的地方,同样的年纪,但却是不同的国运和背景,而我们所能做的,就是继承革命精神,感悟革命思想,做好自己的事!今天衰弱的国运已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已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相比那时的环境,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民族的崛起、国家的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呢?图为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四师野战医院旧址外景。
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谢伊妮摄
而在第二天的陂沟村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的考察中,另外印象最深的则是一面烈士墙,上面刻着在大革命中,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奉献出自己生命的烈士们的名字与其籍贯,放眼望去,不乏许多熟悉的村名,但在这之前,我未曾想过,在我家乡这一块地方,竟有如此多壮士于此为人民利益抛下头颅,用鲜血浇灌着这一片土地。我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,脑海里翻腾着每一位烈士的身影,用着我们的方言放出壮语,向着敌人迸进。正是这一事件,让我更加坚定了把实践活动用更加热烈的心态进行下去的思想,在到达这里之前,我从未想过家乡有如此多的烈士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奠基。他们不该被忘记!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,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,理应努力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,用自身行动来让更多人清楚:是谁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奉献出了生命。只有这样,党的红色薪火才得以传承,精神血脉才得以赓续!图为陂沟村普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内景的烈士墙。
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谢伊妮摄
在这一次实践活动中,我们的目标是在学习完当地的党史之后,将这一些党史成果回馈予以村民。而在回馈方式的选择中,我们一直在探寻最优解,最终我们得到的答案是:深入到群众中去。我们意识到:假大空、理论性的党史宣传不但不会使得村民们积极学习,反而还会使得他们有隔阂。此,我们选择了举办小型晚会,前往村民家中座谈的方式,来进行我们党史的回馈,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。这使得我们清楚了什么才能使得一件事情做好,是深入基层的“钻”劲,论学习,我们需“钻”入学科基层,演讲其运行的机理;论调查,我们需要“钻”入基层,获得事件的真相;论宣传,我们需要“钻”入基层,明白受众的需求。无论什么事情,都有他们自己的基本组成部分,而弄清这些基本的组成部分,是使得我们奠好地基、研好思路、习好思想的必然要求,而这一个必然要求的实现,一定离不开“钻”劲。图为实践团在陂沟村举办的党史回馈晚会。
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洪苗仪摄
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,更应该懂得回首体悟红色革命先辈们的斗志与思想,吃水不忘挖井人,用他们的斗志,重新渗透到自己的思想当中,真真正正做到“学党史”与“悟思想”相结合。同时无论在哪一方面,都要做到深入基层,让自己深入、全面发展,在新时代中利用自己的所学所为为群众办事,把“办实事”的思想刻入自己的脑海中,让我们在学习中不忘为谁而学,为谁所学。(通讯员 李浩彬)图为实践团举办晚会后的合照。
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洪苗仪摄
一审编辑:叶志凤
原文链接:http://8i625.cn/wu3y1